八十後的這代人

專欄:<東方日報.龍門陣>
2011.09.22

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目前都正邁向三十而立之年,大都已從大學畢業在社會上打拼,有些已生兒育女,有些仍在求學。

在中國大陸,這些人被稱為「八零後」,幾乎是一胎化政策下產物的代名詞。文化大革命後出生的這一輩,見證中國經濟慢慢復甦,且漸漸和國際主流文化與思想接軌,再加上父母們強加於獨生子女的期望及個人意願,「八零後」普遍上被老一輩人認為是幸福的個人主義一代,多數是被貼上負面標籤的「草莓族」。

在香港,「八十後」近年來是個炙手可熱的名詞,報章新聞常常報導這一代人的形象。尤其是在反廣深港高鐵的示威活動上,八十後的青年展示出激進青年的一面,甚至有媒體認為他們是政壇的生力軍。

台灣近來把七年級生(民國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意為1980年代)稱為「凱飛族」(cared-free)。104人力銀行的一項調查指出,相較五年級生最想追求「健康」、六年級生追求「家庭」;七年級生則將最終目標為訂定在「快樂」,其次才是家庭、健康、財富。這群凱飛族踏入社會時,台灣經濟已不如當年「亞洲四小龍」時代的蓬勃,因此在失業率高的職場中努力抗衡,尋求自我的快樂。有人更認為他們是被照顧的一群,活在自己的世界,因此宅男奼女特別多。

李光耀月初在南大與大學生對話,說目前持有大學文憑的人大大增加,但並不表示現在的人比以前聰明。大學畢業生不應該認為自己應獲得更高薪水、更多獎勵或更多面試機會。換句話說,重要的是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持有文憑的人。另外,他也不認為在總統選舉後新加坡的年輕人政治覺醒了,「經歷大選並不意味政治覺醒度就必然提高。所謂政治覺醒是瞭解社會階層的政治隔閡,和瞭解經濟發展為不同人所帶來的不同機會。」

各國八十後的青年,是否真有不同的形象?活在科技急速起飛的時代,八十後已經和科技及網絡脫離不了關係,再加上大學畢業生比比皆是,他們如何在人群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呢?

馬來西亞的八十後,並不需要被框在一個既定的形象範圍。我們活在一個尷尬的時代,當首相說我們正邁向「世界最民主國家」的同時,我們是否會分辨是非對錯?從關心個人的快樂自由,乃至身邊的環境,再到國家的發展,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處在是怎樣的時代,以自己的能力能夠做些什麼。

獻給剛投入職場的新鮮人,以及像我一樣為了逃避現實而繼續關在象牙塔的八十後。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