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名为发展的巨兽

專欄:<東方日報.龍門陣>
2012.04.05

留台4年期间都没有机会在清明时节回国,已许久没为祖父母扫墓了。清明节返乡,见祖父祖母的墓依然完好地佇立在麻坡小镇的义山上,心里甚是踏实。

最近听了太多徵地发展的新闻,许多重要的文化风景都必须让路给发展建设。活人的地被徵用容易引起人民反弹,像是苏丹街、台北的士林苑王家的遭遇皆引起大批公眾力挺。然而,死人的地若被徵用,是否有人会挺身捍卫呢?

新加坡武吉布朗(Bukit Brown)坟场便是一例。已有近90年歷史的坟场,俗称咖啡山,去年政府宣佈必须在这里建设道路,5000个坟墓必须「让路」,当中还包括许多南洋华社先贤的墓(如「星洲才子」邱菽园,「橡胶大王」周文礼)。

这里即將在明年建双向道路,为土地做「最充分的利用」,今年清明节就是子孙最后一次在咖啡山为祖先扫墓了,年底前这里的墓都將被挖掘迁移。多位学者和文化人士皆对此表示失望,要求政府重新考虑徵地事宜。然而,少数人力量还是微薄,许多新加坡人根本都还不知咖啡山在哪里,也不知道这些坟墓和碑文有甚么保留的必要,因此也没有必要问「新加坡人你为何不生气」。让路,是势在必行了。

非政府组织新加坡文化遗產协会於去年5月出版《已逝者的空间》(Spaces Of The Dead: A Case From The Living)一书。会长Kevin Tan在书中写道:「在短短40年內,我们目睹新加坡对岛上200多座坟场所作出的破坏。」借发展之由,新加坡破坏了太多太多地景了。数十年间,这里为了从第三世界走入第一世界,代价是何其之大。然而,政府思路我始终却搞不明白,他们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態后,又在某处以恢復自然环境之名建了几座人造公园。政府说他们要的是「持续性发展」,我看到的却只是以眼前利益为主的发展,砍了太多树之后才发现没有绿色植物了,才又赶紧种起树来。当年要人民节育的政府,后来发现新加坡人越来越少了,才又不停催促国人多生育。兴致勃勃建了两间大赌场后,才担心人民沉迷赌博而不停宣导。

我不敢想像再过十年,新加坡会「发展」成怎样,或许对人民没有直接益处的东西都会被淘汰。坟场大概不需要了,办公大楼建多一些;森林也不用了,在公寓周围建个热带雨林就行;书店?看到Borders和Page One等大型书店一间一间倒下的结果了吗?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