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路

專欄:<東方日報.龍門陣>

2012.06.28


麻坡中化中學百年校慶,各地校友紛紛回母校共襄盛舉。我姑姑數天前扭傷腳,腳腫得鞋都快穿不下,卻還是拼了老命從吉隆坡趕下來。「一生能遇上多少個百年呢!」70歲的她堅定的說。

我不是中化生,卻也迫不及待到校園走走。星期天的午後,人潮不多,工作人員都忙著籌備晚上的萬人宴。紅彤彤的大圓桌在翠綠的草地上顯得格外搶眼,一字排開等候萬名中化人回家。

我原以爲校園會有園遊會,學生們必定忙碌的擺攤義賣食物、設計遊戲,熱鬧非凡。事實上,校園竟十分安靜,沒有吵鬧的園遊會。這樣也好,我可以好好欣賞幾位國內外駐校藝術家帶領學生爲中化作的藝術作品,慢慢欣賞校史和其他展覽。

藝術節是今年中化校慶的主打節目之一,主題爲「不一樣的路」(靈感來自Robert Frost的詩The Road NotT aken)。我無法參與星期六晚上的麻坡市區踩街活動,十分可惜,但在校園內其實就可以找到許多處特別的風景。

禮堂不是一般校史展覽,而包括了麻坡許多逐漸消失的老行業、老建築展覽。和麻坡社區共存的中化,見證了百年來這座香妃城的演變。社區文化和學校發展相濡以沫,是我在很多地方都找不到的。

另外,300呎長的路畫洋洋灑灑的躺在校內一條柏油路上,以大自然和環保爲主題,繽紛的畫作也傳達了中化人「StopLynas」的決心。而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中化與麻坡綠色生態展」,和他們製作的「中化與麻坡綠色生態地圖」。一群愛護大自然的師生從去年起走訪麻坡周邊的5個生態區,把所見所聞細心整理出一份導覽地圖,其中中化校園也是第六個資源豐富的大自然教室。

我喜見中化找到自己的定位。百年校慶,不隻是開心聚首的園遊會、萬人宴而已,中化努力往前發展,卻不忘本,不忘腳踩著的路是如何演變至今的。老麻坡和綠色生態,確實就是中化的一大寶藏。

台灣生態作家劉克襄月前被邀請至中化演講,返台時他的飛機經過亞洲大陸最南端,瞧見下面的邊佳蘭。他寫了一首詩,叫「遠方的國光」。「下面,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在最後的海岸森林/繼續賤賣自己的家園」,「啊,下面/可悲的馬來西亞/可憐的馬來西亞」,「啊,上面/可恨的台灣/可恥的台灣」。

那條不一樣的路,會帶我們到哪裏?會不會讓我們忘了當初爲了什麽而出發?

Comments

Popular Posts